最近宏琳优配,法国国防采购局宣布成功完成了新一代“米卡NG”空空导弹的发射试验。该导弹采用了全新的制导技术和发动机,性能相较于老型号大幅提升,成为法国空军的一大亮点。
然而,细心的观察者不难发现,这款“米卡NG”所采用的AESA雷达导引头和双脉冲发动机技术,恰好与中国的PL-15导弹核心技术几乎完全相同。这次试验的时机距离5.7空战仅一个多月,难免让人产生疑问,是否存在某种巧合?
据陆军识别网站报道,法国国防采购局透露,6月19日法国在地中海测试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“米卡NG”导弹试射,并公开了相关视频。这次试验是首次在“阵风”试验机上进行,测试了新一代“米卡NG”空空导弹(NG代表新一代拦截、战斗和自卫导弹)的多项关键技术。据了解,试验的重点是导弹的红外导引头变体,以及其在真实飞行条件下的集成和性能表现。
展开剩余81%从公开的导弹信息来看,虽然“米卡NG”与原型“米卡”在外形尺寸上基本相同(长度为3.1米,直径160毫米,重量约112公斤),但其性能有了显著提升。新型导弹完全兼容现有的战机挂架和垂直发射系统,且与老型号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换装了双模导引头和双脉冲发动机。
双模导引头无疑是“米卡NG”的一大亮点。法国的这套导引系统包括了一组双频红外成像阵列导引头和一组AESA雷达导引头。热成像阵列和AESA阵列均代表了当前空空导弹领域的最先进技术,它们能显著提升导弹的制导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。法国成功将这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,为“米卡NG”增添了显著的技术优势。
此外,新的“米卡NG”还配备了双向数据链和惯性导航系统,使导弹在发射后能够锁定目标,并在两种制导模式中选择最适合的一种进行终端追踪。相比之下,原型“米卡”有两个版本——红外版和雷达版,分别使用单独的导引头。使用时,战机需要选择合适的版本:红外版适合近距离空战,雷达版则适用于中远距离拦截。而“米卡NG”则通过双模导引头的设计,在一个导弹上实现了原“米卡”所标榜的“一弹两头”优势。
除去导引头的升级,“米卡NG”还采用了另一项革命性技术——双脉冲发动机。法国军方宣称,导弹的紧凑电子封装使得双脉冲发动机得以安装,且这一设计为导弹提供了第二个推力阶段。这样一来,在空射模式下,导弹的作战范围可扩展至60-80公里,较原版“米卡”的50-60公里射程大幅增加。地面或舰载发射的最大射程也提升至40公里(原为20公里),且导弹仍能保持四马赫的最大速度和50G的机动过载能力。
根据法国国防采购局的说法,“米卡NG”在射程、制导技术和交战灵活性方面实现了“显著进步”。与原版“米卡”相比,新的导弹不仅拥有更远的射程,而且在弹道末端仍能保持优异的机动能力。显然宏琳优配,这种末端的高机动性,正是双脉冲发动机的功劳。
不过,笔者不禁要提到的是,“米卡NG”空空导弹的展示时机显得有些过于巧合。尽管法国早在2020年便宣布研制“米卡NG”,但此次试验时间距离印巴发生的“5.7空战”仅一个多月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这场空战中,击落“阵风”的PL-15导弹,其核心技术优势正是AESA雷达导引头和双脉冲发动机。
PL-15的AESA雷达导引头,在当前世界范围内依旧是独一无二的技术,其他国家,包括美国、欧洲和俄罗斯,目前都没有类似的现役导弹。使用AESA雷达的导弹可以通过独特的低截获概率模式,几乎不被敌机的雷达警告系统察觉。因此宏琳优配,法国的“阵风”战机在被击落时,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被锁定。
如果“米卡NG”导弹也采用了AESA雷达导引头,再加上双模导引头的热成像阵列,那么在隐蔽接敌方面,它的能力可能会超过PL-15导弹。然而,法国人为“米卡NG”所宣传的双脉冲发动机技术,尽管将最大射程提升至60-80公里,依然显得相形见绌。相比之下,PL-15导弹的射程据称可达到200-250公里,出口版PL-15E的射程也能达到145公里,而印巴“5.7空战”中PL-15的最远开火距离甚至达到了160公里,令世界震惊。
这一差距表明,法国的双脉冲发动机技术与中国的技术水平相比,依旧存在较大差距。自然,也可能是“米卡”导弹的设计限制了其发动机尺寸——它的弹体仅重112公斤,直径160毫米,相比之下,PL-15的直径为203毫米,重量超过200公斤,几乎是“米卡”的两倍。
尽管如此,从射程数据来看,二者的差距依然很明显,PL-15的射程远远超过“米卡NG”,而且PL-15的速度也超过5马赫,比“米卡NG”的4马赫更快,二者的不可逃逸范围几乎不可比拟。因此,法国在“米卡NG”导弹的技术宣传上,其优势在PL-15的光环下,显得有些暗淡。
从这一点来看,法国匆忙展示“米卡NG”空空导弹,或许是为了弥补“阵风”在“5.7空战”中的失利,借此展示一些新技术以恢复法国技术的声誉,向世界宣告“我们也能做到中国做的事”。然而,法国在双脉冲发动机技术方面尚未成熟,因而推出的“新型导弹”可能并未完全达成预期的性能目标。
尽管如此,我们不能对“米卡NG”导弹掉以轻心。虽然它在超视距拦截方面的表现可能逊色,但其在近距格斗中的优势不可忽视。60-80公里的射程和50G的机动过载能力,使它在同类格斗导弹中占据绝对优势。而PL-15、AIM-120等中远程导弹,在50公里以内的中近距离反而难以发挥其优势,尤其是在机动过载方面比不过“米卡NG”。
因此,“米卡NG”在30-80公里的距离上,几乎占据了绝对的优势,尤其适合隐身战机在中近距偷袭时使用。虽然法国尚未拥有隐身战机,但这一设计理念显然是“米卡NG”导弹的独特卖点。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